|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乡

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乡

关键词:天祝县,天堂乡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天祝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tianzh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21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一、基本情况

    天堂乡位于天祝县城西部,东接炭山岭镇,西北邻青海省门源县朱固乡,南达大通河与青海省互助县加定镇相望,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天堂寺,距离县城98公里。

    天堂乡原由朱岔公社管辖,1983年撤销朱岔公社建制后,设立莫科区,于1983年12月15日成立天堂乡。2004年9月根据国家撤乡并镇的有关精神,撤销原朱岔乡建制,并入天堂乡。

    天堂,以天堂寺得名。境内大科什旦河和小科什旦河在峡口汇合后称为朱岔河,经过朱岔川注入大通河。地势北高南低,属高山峡谷地带,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境内海拔2246-3436m之间,有拉尔加根和尕尔晓达坂大山。年均气温3.6℃,年均降水量480㎜,相对无霜期135天;耕地面积1.31万亩,其中水浇地198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洋芋、蚕豆、油籽等。2004年粮食总产量344万公斤,油籽总产量39万公斤。草原面积19.98万亩,其中灌丛草场12.75万亩。大小牲畜37193头(只)。森林面积18.83万亩,主要有云杉、松、柏、杨、桦等树木。矿藏资源有煤、砂金;中药材有羌活、秦艽、赤勺、五灵脂、冬虫夏草等;野生动物有鹿、猞猁、马鹿、雪豹、蓝马鸡、雪鸡、野雉等。

    乡辖13个村民委员会,54个村民小组。有汉、土、藏、回等民族2564户11054人,其中少数民族5153人,占总人口的47%。乡设普通中学2所、小学13所,在校学生2511人,教师187人。

    境内天堂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为天祝14寺院之首,在藏区负有盛名。闻名遐迩的引大入秦工程引水渠首枢纽,被印上了中国邮票,成为新的人文景观。本康丹霞地貌正在申报省级地质公园。

    二、天堂寺简介

    天堂寺,藏语称"却典堂扎西达吉琅"(汉意为宝塔滩吉祥兴旺洲),是天祝藏区第一大寺院。其前身是唐宪宗年间所建的笨教寺院,当时称阳庄(雍仲)寺。五百年后,到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西藏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噶举第四代黑帽系活佛噶玛若贝多吉进京路过此地,接受当地群众的请求,降伏大通河中的"毒龙",在扎西滩建镇龙塔108座,遂得名"却典堂",意为宝塔滩。明清时音译为"朝天堂"(藏语却典堂之转音)寺,后直称"天堂寺"沿用至今。自噶玛大师建塔后,藏传佛教噶玛噶举黑帽系便在此兴盛起来,古老的笨教寺院遂变为噶举派佛教寺院。此后,噶举派噶玛噶举红帽系也在大通河南岸建琼擦寺,与黑帽系竞相弘法。

    明朝中期,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兴起,逐渐替代了宁玛、萨迦、噶举诸教派。明万历年间,青海互助甘禅寺大师丹玛慈诚嘉措,改天堂寺为格鲁派寺院。清顺治四年(公元1652年),在丹玛慈诚嘉措和当地莫科、朵仓、嘉豆等部落的请求下,青海湟源东科寺第四世活佛多居嘉措呼图克图扩建了天堂寺并任寺主。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进京路过镇羌川时,给天堂寺赐名"扎西达吉琅",汉族称广善寺。

    天堂寺极盛时,有僧人1000多人。建筑布局合理,宏伟庄严,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占地1500亩,建有僧人庄院200多廊、4000多间。经堂十三座,囊谦十七处。在修学体系上建立了显密兼修制度,侧重显宗,培养了一批高僧大德,为藏族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各佛殿内有泥塑、铜铸佛像,其中珍藏有佛家视为至宝的舍利佛骨为内脏的释迦牟尼报身大佛像,装有迦叶尊者手指的菩提古塔,银汁书写的4部大藏经及各种木版印刷、手抄经卷数十万部和用金、银、铜、木制作的各种法器。"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毁,1980年3月1日重新开放,修建久康(释迦牟尼佛殿)1座。2001年,天堂寺引资1500多万元,建成了时轮经堂、龙尊殿、晒佛台、空行宫、朵什囊和嘉义囊;投资130余万元,新修了寺院山门、围墙;2002年,投资680万元的宗喀巴大殿落成并向游人开放,2003年,总投资135万元的文殊殿主体工程完工,进入内部佛像壁画雕塑彩绘阶段。

    三、重点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天堂乡党委、政府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按照市委"先干、快干、大干"的要求,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充分发挥本乡优势,使全乡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乡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全乡各村基本情况,大力探索发展特色农业的路子。充分利用那威、天堂两村水产地多、气候湿润的有利条件,组织引导群众进行杂交油菜制种试验400亩,年底达亩收入650元,与种植小麦相比,亩均增收250元,群众充分认识到杂交油籽制种产业的发展优势,截止2004年,全乡油菜杂交制种面积达到2000亩,优质油菜种植1400亩,油葵制种182亩。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保证农民增收的关键。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通过税费改革和粮食直补及"两免一补"资金的落实,全乡农民负担由过去的31.6万元下降到14.7万元,人均减负28.83元,减负额达53.33%。

    认真落实"百组千户" 暖棚育肥任务,引导农牧民走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的路子。提高畜牧业对农业贡献率。针对全乡旅游旺季肉类供应量严重不足,而牛羊又集中在秋季出栏的状况,积极联系市、县扶贫单位,争取项目资金,完成暖棚搭建70座,引导群众走畜牧业反季节生产的路子。至2004年,育肥达到1800头(只),收入达到8万余元,人均增收73元。

    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根据天堂经济发展的要求,乡党委、政府适时提出了发展新型旅游小城镇的设想,聘请专家对天堂小城镇进行了勘察论证,编制了规划。2002年天堂小城镇建设启动。经多方协调开通了移动、联通通讯网络;架设了高压线路12公里,彻底解决了电力供应问题;并将寺院规划范围内居住的群众全部迁出寺院,解决了僧俗混居的局面。经过几年的建设,小城镇道路拓宽、中心卫生院、中心小学供排水、电网改造、寺院建设、客运站、广场拓宽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大规模建设。

    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佛教信徒前来天堂旅游观光、拜佛求经。近5年来,旅游游客达到15万人(次),收入达到150万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争取外地客商投资100万元的天堂寺宾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同时容纳100多人开会、住宿、就餐;投资360万元的天堂鸟藏土风情度假村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点;充分发挥天堂村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和帮助,天堂村14户群众按统一规划及标准建成"前庭后院"式小康住宅,自办"农家乐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累计收入60万元,年户均收入达万余元。2003年,"农家乐园"延长服务链,开办了蝴蝶滩度假村,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档次和水平,扩大了接待能力,使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同时,与旅游业相关的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被带动起来,新增个体户30户,全乡餐饮业收入达到40万元。

    加快项目工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乡政府重点抓好项目工作,项目工作是加快发展的载体,是各项工作取得突破的着力点,从2000年起,先后争取实施了一批项目,重点有科拉、业土沟、麻科沟、华龙组人饮解困工程。全乡通自来水的户数达到1641户,占总户数的64%,受益人口7269人,占总人口的66%。修建了业土至菊花村道路8公里。天堂村大宗沟大宗台组农网改造项目已全面完工。整修了科拉至雪龙通村道路5公里,修便桥7座,硬化了天堂街道600米。麻科村整村推进项目正在建设中。积极支持投资2.2亿元的青岗峡水电站项目工程,配合征用耕地10.4亩,草原林地31.2亩,拆迁安置群众4户,协调解决了企业与群众的关系,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1、加大天堂小城镇建设力度,协助做好天堂小学、卫生院的修建搬迁工作;

    2、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实施大宗台、大宗沟安全饮水项目;抓好麻科村整村推进修建项目和天堂客运站的修建工作;加大农、林、水、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全面完成其余各村的农网改造;

    3、建成千亩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千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

    4、实施好"百组千户"舍饲养殖扶贫工程,引进细毛羊种羊50只,进行畜群改良,在朱岔建成以马、猪为主的配种站;

    5、在原有"农家乐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标准,改善旅游接待条件;

    6、着力营造发展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协调做好青岗峡水电站修建工作;

    7、巩固"两基"成果,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巩固计划生育"创优"成果。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210559490 传真: 邮箱:793562712#qq.com
地址:甘肃天祝县 邮编:00000
Copyright © 2004-2024 杨玉林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